亚冠顶级赛事已经正式开始,国内观众对于上海申花、成都蓉城以及上海海港这三支中超球队在赛场上的表现寄予厚望。不过,第一轮较量结束后,这三支球队均以失利告终,让众多球迷感到非常失望。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当前中超强队实力在亚洲高阶比赛中的真实反映,同时也凸显了他们与日韩队伍之间存在的明显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回看亚冠联赛首轮交锋,中国超级别队伍的表现令人失望。国内赛场上的顶尖队伍,为何在亚洲范围内遭遇连连败绩?症结在于战略思想的落后。邻近国家的队伍,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打法布局。
中超队伍的打法思路依然处在“依靠少数外援”和“基础性边路回传”的层面,这种打法上的不足造成他们在对抗打法老练的日韩队伍时显得应对失据。同时,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也扩大了与日韩队伍的差距。日韩队伍的主力队成员里,本土年轻球员的占比超过六成,而且许多球员在二十三岁之前就已经具备亚冠联赛的参赛经历。
另外,不同联赛的比赛步调与激烈程度也存在显著不同点。日韩联赛的比赛步调迅猛,对抗激烈,参赛选手在联赛期间即可习惯高强度的比赛环境。日本J联赛的每场比赛平均移动距离为105公里,韩国K联赛的每场比赛平均移动距离为103公里,相比之下中超联赛的每场比赛平均移动距离只有98公里,高强度冲刺跑动次数比日韩联赛要少30%。当中超球员踏上亚冠赛场,他们必须应对比赛节奏的加快,以及对抗的增强,这会导致他们的身体状态和技能发挥出现波动。
连续输掉三场比赛的亚冠首轮交锋,或许算是一次必要的调整,同时也提醒了国内足球界。想要赶超日本、韩国的球队,光说空话是不成的,必须从底层开始推动变革。中超各队必须构建契合自身条件的技战术打法,提升教练班子的职业素养,借鉴日韩队伍的先进战术思维;同时,还需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对青少年训练体系的资源投入,多安排年轻球员参与实战比赛,以便他们在实战环境中提升能力。
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亚冠赛场上的失利或许只是过程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否从挫折中获取经验,认清不足,并且稳步实施调整。必须切实处理好战术思想、后备人才培养、联赛竞争水平等根本性问题,国内球队才有可能在亚洲足球界不再显得孱弱,再次获得支持者的信心与关注。
足球录像
足球集锦
足球新闻
大家都在搜